[BetterExplained]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

1.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是很聪明的做法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不停地试图做最优经济决策,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为适应远古社会而进化的大脑未必适用于现代工业社会(《Mean Genes》,《进化心理学》,《How We Decide》),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超市为选择哪一卷卫生纸斟酌半天(《Predictably Irrational》),却在面对生活中重大抉择的时候轻易就随波逐流(《Paradox Of Choice》)。

我们的很多决策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从进化时间上比较“旧”的大脑部分)(《How We Decide》,《Synaptic Self》),这部分大脑属于典型的经过了漫长进化时间所雕琢过的,决策机制严重适应远古社会的模块(《Mean Genes》),比如在物质贫乏的远古时期,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富含热量的食物是必吃无误的,所以我们的情绪大脑只要闻到美食是绝对不去克制诱惑的,长出脂肪又如何?有的是饥寒交迫的时候去燃烧这些脂肪。然而这条规则到了现代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却成了灾难(去查一下美国的肥胖比例?),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样的例子在《Mean Genes》中还有不少。

我们在学习新东西,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会放弃?因为我们下意识中会对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成功后所得的收益作一个评估(经典的cost/return分析),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对面临的困难的评估:我们都知道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一开始可能还兴趣浓厚,捋袖子上阵,过了一阵子便会遇到一个典型的分水岭,你会发现未知的东西比你想象得要多,困难重重,似乎一眼看过去没法确信什么时候才能掌握,甚至觉得有点Mission Impossible,当觉知到的困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的大脑便会想:既然很大可能最终失败,甚至看不到成功的可能,为什么要白费力气去学一通呢?还不如省省呢。这是一个聪明的经济决策,去权衡性价比应该是每个经济个体的原则。然而,这个决策笨就笨在,它把困难评估得过高了,因此决策的前提就弄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现代社会很多新东西是知识密集型的,而不像我们祖先生活的远古社会可能绝大部分是体力活。对体力活的评估我们很在行,大约能知道困难有多大,需要耗时多久,有没有可能完成。然而对学习新知识的困难程度的评估,我们却很不在行,因为大部分知识都是需要等你掌握了之才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而在这之前你会觉得这东西太难了,完全没有头绪,摸不着门道,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你会想“既然无路,就别去碰得满头是包了吧?何苦呢?”。

有一个很不错的概念叫做“Unknown Unknown”,大意是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的话,你也不会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很多时候新知识就有这个特性——掌握了之觉得很明白,掌握之前却觉得“不可能啊”、“这简直没有解嘛”。在这样的认知之下,你自然会高估前方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解决你的困惑。然而事实上呢?只要智商没有根本的差别,别人的大脑能够掌握的知识,你的大脑也能掌握,你所感觉到的巨大困难只不过是因为Unknown Unknown,你所需要的只是耐心地踏遍这块知识版图,当你掌握了那些你该掌握的知识之后自然会柳暗花明。

2.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只是小聪明

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试图去寻找捷径,心里的想法大概是:既然我自己解决可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甚至连最终能否解决都无法判断,那么为什么要冒风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呢?还不如想想其他法子。比如绕过问题,或者将问题外包给别人。

这很聪明,很经济: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手头的问题。看上去是一个寻求经济上最优解的法子。

不过到底是局部最优还是全局最优呢?

“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手头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在于,难道我们计算收益的时候仅仅考虑是否解决了手头的问题吗?如果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了其他的收益呢?

paradox-of-learning

                (图片注:荣耀属于indexed)

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你踏遍互联网,翻了若干教程、网站、书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还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到哪儿最快最有效地找到参考,你还知道了哪些网站是寻找这个领域最有价值信息的地方,你还知道了哪些书是领域内最经典的书,说不定你在到处乱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若干意想不到的收益。

为了解决一个内存泄漏的bug,你学习了一堆底层知识、了解了一堆调试工具、学习了若干wikipedia页面,表面上看来,仅仅为了解决这一个小bug你的时间花销未免太大了点,然而关键就在于,它的收益远远不止于解决了这一个小bug,下次你遇到任何类似的bug的时候就能够哐当两下就解决之了。

生活或工作中,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既然你遇到了某问题,那么很大的可能性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当然,这个说法的另一面是,也有一些问题是一锤子买卖,即以后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只求速解决。不过按照我的经验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少了,此外,你觉得你真的能够分辨你面对的问题是否属于这类问题吗?底线是,就算是这样的问题,你自己动手解决也能培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你判断它是一锤子问题,外包给别人解决,那么你就永远没机会发现这个问题背后蕴藏着哪些知识,这就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选择总是问别人的话,下次你还得继续问别人,每次直接问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意味着你永远都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车东提到我的博客读者群非常适合搜狗的需要,这里帮车东转发一则搜狗的招聘信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这里(研究类)这里(开发类)

83 Comments

  1. GGBond | | Reply

    做的到的人有多少?

  2. 弥-蓝 | | Reply

    一个人就那么点时间,那么点精力,如果每件事都追求完美,那么结果就是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到完美,所以要想一丝不苟地做事,把事情做的完美,就必须进行取舍。很佩服博主事必躬亲、精益求精的态度,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太难了。

  3. 鹏本逍遥 | | Reply

    博主的观点很好,凡事还是自己思考更好。但是自己搜索资料也会出现周期太长,以及对于信息甄别的能力的考验,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了。而且博主如此独立自主,但是必须要承认知识是无穷无尽,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都自己来,这不太现实。

  4. 刘kong军 | | Reply

    这么好的 个人体会,竟然 这么少的人评论!
    呜呼哀哉!

  5. Jscript | | Reply

    喜欢博主的文章,真好!可惜了,现在才看到

  6. 陆雨清 | | Reply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说的的确没错,比如我高中因为没有灵活的解决数学题的思维,导致后来越学越差,最后大学读出来却发现学的并没有太大用处。

  7. 小程 | | Reply

    感觉自己就把路走得越来越难了,因为我认为困难的事情,我每次都没有做好。

  8. 用户5103196569 | | Reply

    1.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是很聪明的做法
    惯性思维导致错误的估计
    2.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只是小聪明
    我们的眼光太短浅,没有考虑到收益的多方面性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太过啰嗦,我心直口快请作者君不要介意,另外作者君“遇问题要自己解决”的观点与在下不谋而合,感到甚是欣慰!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9. 用户5103196569 | | Reply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有点意思

  10. 车轮组 | | Reply

    这个博客真心不错

  11. 无名 | | Reply

    作者的话让我想到了一条在经济学上的学习曲线,他刚开始很平坦的,到达到某个阶段就会显著上升,可能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任何一个东西,在他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很难,而且学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也没有任何成就感,但是当我们坚持下去的时候,在某个阶段你会获得一种质的飞跃。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没有几个,只要你坚持下去,那就会获得成功。

  12. | | Reply

    只是为了看看知乎,发现你的博客,只是为了更好理解你的文章,好好学习记忆法,只是顺便看了一下评论,接触evernote。表示收获出乎意料

  13. 沉淀 | | Reply

    “Unknown Unknown”

  14. 溢点 | | Reply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分享给大家特有益的一篇文章。

  15. 蒙面超人23 | | Reply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无疑是学习新东西的真实写照。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Unknown Unknown。如今这个经济社会虽然讲究的是效益,即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往往欲速则不达,或者你将发现不了问题背后蕴藏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清楚: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nd What you find,一棵树和一片森林,What you choose?

  16. 晓澄007 | | Reply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17. 左岸咖啡 | | Reply

    深表同感。工作中PM迫于进度压力,总是说遇到问题找人解决,不要闷头自己解决。这话对项目本身来说是没错,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聪明的人应该向别人求助的同时,自己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坐享其成!

  18. ZL | | Reply

    Unknown unknown 的用法有问题。Unknown unknown本来的意思是,你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说,有些信息,你是必须知道的,也以为你自己知道,但是事实上,你自己不知道。在战场上,就会导致不公平,或者信息不对称。但是,本文强调的确实,在没有学习一个知识之前,我们往往会高估学习知识的难度。不是一个概念。

    • david | |

      你太狭隘了……

  19. Yun chan | | Reply

    不经意发现了你的博文,一些很新颖的论点,作为入门级的交互设计师,现在的路很难,还在坚持着

  20. fengjunfeng | | Reply

    嗯,很不错的文章,就是文章更新的频率太低了本人喜欢c++,但是不喜欢windows操作系统…

  21. 李成冀 | | Reply

    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有深度,对我很有启发!

  22. BitMagic | | Reply

    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决策大脑,还停留在远古时期,不能由着性子让它进行自动化决策。

  23. bigersky | | Reply

    面对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是选择用捷径还是选择详细的方法取决于这件事情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没有意义,如果这件事对将来有意义,通过解决这件事情将来我们就可以省很多力气那么我们就去用详细的方法,如果这件事情对我们自己的将来没有意义那么就可以用捷径来完成。举个例子不一定正确,喜欢打篮球的人,如果篮球对于你来说只是个爱好,你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你将来以此为职业那么你就没有必要详细的去做这件事情,我说的详细不是说你不认真去打,在玩的过程中你可以认真,但是仅限于当时,当成一种放松。而玩完之后就没有必要费劲心思去琢磨他。而对于将来要以此为职业的人来说,打篮球这件事就是应该详细的去研究因为你要把它当成你的事业。所以面对选择我的想法是看他对你的未来有没有意义然后再决定是用困难或者是容易的方法来对待。感谢博主发的文章看完深受启发。

  24. ugg boots bailey button | | Reply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这样养成一种习惯,以后才不会依赖别人吧。

  25. joey | | Reply

    对不起,不知道您的联系方式只有发送到这些文章的回复中了,期望您能够看得到。老师,求求您了,您多一点耐心把这里的看完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情况是这样的,现在刚满17岁,因为之前读初中的时候一些其他因素没有上普通高中,而是去了一所职业高中,但是在高二的时候跑到了一个培训班去,培训的同时是在接受成人教育,毕业有个成教专科毕业证。现在上到CSDN的一些论坛上发现文凭的重要性质,如果是专科文凭的话工作不仅不好找,而且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数学也不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重新回去读普通高中,因为才17岁。
    二 继续读成教,在以后工作中花费更多的努力去参加自考(也不确信能够坚持下来。),来弥补自己的文凭上的欠缺,可以系统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大概就是这样了,请老师指点一下吧,或者您有更好的办法。我真的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办法了才来打搅老师您的。
    因为不知道如何得知老师您的回复,可不可以将回复发送到wangyuTAT@163.com。感谢老师。

  26. gavin | | Reply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这句话讲的太好了。

  27. 阿新 | | Reply

    很喜欢你的文章。我想问,一个人确定一个目标时,他的既定目的就是快速完成它,而不是获得其他利益,你的理论很好,但是还是要分情况,从而制定不同计划。

  28. Giggs | | Reply

    感觉有时候过度使用了情绪系统,而忽略了大智慧的思辨。
    我以为,前者更偏向感性,即感情用事;后者更接近理性。

  29. 小呆 | | Reply

    我搞定了VBA读二进制文件的事情.
    但是, 没有花时间搞:
    1. 张量分析;
    2. modulated DSC的算法

  30. Eva | | Reply

    您好,有幸浏览您的博客,不知道能否知道您的联系方式?期待中我的msn: chillin@live.cn 不知道能否跟您联系上,找您有些事情

  31. jack | | Reply

    的确,困难和容易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对陌生人来说一切都是困难的,在心理上是处于劣势的,因此一些小小的问题会被内心的无数负面想法放大,本来的可能在我们眼里变成了不可能。但是事实上,如果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当我们逐渐深入,我们对困难就不那么敏感。一来,对困难习惯了之后也就不觉得难了;二来,经历困难之后会使我们更加客观的看待困难而不再受到自己内心的蛊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我们在获得心理上的优势之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愈加游刃有余,从而会觉得简单。我们常常容易放弃是因为我们无法对未知进行客观的判断,取而代之的是主观的臆测。

  32. pc | | Reply

    这次留言只是想告诉未鹏兄:
    你的mind hacks 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苦苦期待。。。

  33. 小呆 | | Reply

    我有个坏习惯, 就是, 什么问题, 非要自己花时间搞定不可. 这类经历的例子, 研究生的时候,
    1. generalized two-dimensional spectral analysis, 我愣是用Matlab实现了普通的制作; 那是因为, 有Matlab, 有Isao Noda这么好的作者发表了条理非常清晰的论文介绍这种方法的数学原理;

    2. 工作以后, 我想尝试搞定Modu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把TA的MDSC设备上的原始数据用Matlab来实现分解, 可惜Michael Reading本人的文章的数学部分实在写得很烂很晦涩, 估计他老人家自己也是依赖别人完成这部分工作的, 我这么多年也没搞定;

    3. 现在, 我很想把Perkin Elmer 公司的.sp格式的二进制 用VBA格式化读出, 该公司的文件格式并未公开细节, 但是, 公开过用Matlab读取该二进制文件的代码. — 我发现还是有难度

    这些问题, 一个比一个难度看起来低, 但是, 事实上也许, 后面两个都是我应该放弃的. 除非有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它们. 顺便 我是业余自学matlab及vba的, 化学化工方面的

  34. 小呆 | | Reply

    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去搞的. 关键还是对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否则, 一切就都交给运气了.

    人的能力有限; 人的可以轻易得到的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也是受到很大的局限的,
    没有谁能够审时度势到很清楚了解问题的境界.

    不过, 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 把资源用到最优先的问题上: 管理你的问题的一个方法是
    给它们分类.

  35. 李盟盟 | | Reply

    今天在chinapub的生日会上以外见到了您,很高兴~哈哈~
    觉得您好羞涩啊~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一点都不一样O(∩_∩)O~

  36. 788MP3 | | Reply

    自己动手好,呵呵

  37. 贺琛 | | Reply

    有道理。评估一个问题是否值得去做时所使用的cost/return分析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往往高估了风险(由于unknown unknown)以及忽略了附加回报(例如解决问题时形成的经验)。

  38. Eric D | | Reply

    举两个我想到的例子: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超市为选择哪一卷卫生纸斟酌半天,却在面对生活中重大抉择的时候轻易就随波逐流”———我的一个朋友去超市买袋装炸食(几块钱一斤的)时一买就几斤,到地摊买西瓜(6-8毛一斤)却为一毛钱的折扣争执不下,其实10斤的西瓜最多就省下一块钱。最后回家大家只吃西瓜(天热),炸食无人问津。

    “掌握了之后觉得很明白,掌握之前却觉得不可能啊、这简直没有解嘛”———做一些puzzle的时候就是这感觉,比如象棋残局。

  39. lin_style | | Reply

    我觉得刘兄的内容应该加个
    前提吧:明确自己走的方向

  40. cetuz | | Reply

    最近,刚好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了.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告诉我如何去解决我的问题,却从思想上给与我鼓舞,说得很好: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刘未鹏先生的文章,很有个人看法,也很有道理.很值得细细品读!

  41. pc | | Reply

    我确实选择了容易的路
    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一条困难的路径
    因为没有看的更远
    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现在要更改起来
    真的不容易了

  42. ACong | | Reply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前者,因为困难,很容易打击到人们的信心,从而影响人们走下去,甚至乎直接就不走了。
    而容易的路,尽管越走越难,却已经使人渐渐习惯了,也因为已有的成就而不会轻易放弃。
    所以传授知识的老师或者教材,还是从容易说起为好。。。。

  43. okace | | Reply

    很多时候过于追求一切来龙去脉都去搞清楚的话,很容易造成低效的结果,而且容易使自身陷入迷局而偏离原先的目标。所有问题都不去走捷径,结果可能会是:得到了很多与此次目标无关的知识,但是很多时候下次碰到此类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复用那些多得到的知识。
    所以非常认同上面的一个朋友说得:对于问题的核心部分,寻找捷径只是小聪明。
    当然这个度的把握,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科研人员和普通的技术人员的差别肯定非常大。

    • skyclear | |

      对!同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1.这了搞清楚目标的来龙去脉而了解并理解围绕目标的相关知识的环绕知识的递归过程。这一过程费时费力
      2.下次碰到同类问题时往往不能利用上次获得的经验知识。

      这也许是在经历“把困难的路走容易的过程”吧!

    • Riate | |

      为什么我还是对你的第一个问题感到困惑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想法?

  44. 豪斯多夫 | | Reply

    解决我长期以来在做一锤子买卖时的矛盾心理

  45. 新品种 | | Reply

    问题:“人们往往对自己处在的一面相对了解,而对另一“对立”面了解的要少的多,当人们处于困境的时候,下意识的就认为另一“对立”面应该要好的多。”好多时候人们是这样,这个观点有没有合理的心理学解释?

    我在我的blog上也写到了这个:http://sukiyaki.blogcn.com/diary,26479896.shtml

    感谢两个女人带我走上心理学的不归路,感谢刘未鹏让我知道该看什么!

  46. 侯亮亮 | | Reply

    1.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7. sunshaozong | | Reply

    对极!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这里面有很深的意义在内。

  48. zyd | | Reply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 Giggs | |

      赞~~~所以得进窄门。。

  49. zhangbiao | | Reply

    顶啊!写得真不错,原来我们过时的决策系统会给我们解决问题造成这样的心理障碍!以后遇到问题知道该怎么办了,不再心浮气躁了。

  50. yjpro | | Reply

    另外说到”我们的很多决策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我个人理解,这个问题可以抽象描述为

    “我们的很多决策依赖于旧有的经验”,情绪系统正是以基因的形式来存储人类几十万年进化

    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但是,说到如何使用经验,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不使用经验,遇到事情都自己去从头分析,固然扎实,但每一步都要自己走,效率会非常低下。

    使用经验,稍微不慎的话,就可能因为自己旧有的知识和经验陷入知见障。

    怎样让经验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 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让自己持有

    一种客观纯净的心态去看待眼前的问题,而不要一看到问题跟自己以前遇到的某个问题很相似

    就开始引入旧有经验的眼光看问题。看问题的过程一定要保证客观纯净,不管解决什么问题,至

    少我们先要认清它,才能谈如何解决。如果认识问题的过程自身已经因为我们的经验影响发生了

    偏差,解决方案往往也就可能有问题了。

    而如何让自己能够持有一个客观纯净的观察问题的态度?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关乎智慧修养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越是聪明的人,可能越不容易以客观纯净的态度来观察问题。他的欲望,他的“牛人情结”,

    他已掌握的巨量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都可能成为他客观纯净观察问题的障碍。

    所以,我一直觉得,聪明,知识不等于智慧。

    • jack | |

      对,客观的视角,这很重要。
      需要辩证的思维,以及时时反思

  51. yjpro | | Reply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未必只是小聪明。

    很多时候,我们作决策,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一些捷径来减少不必要的精力的开支。如果在问题的所有方面都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夯实了作,从个人积累上来看可能不错,但是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我个人觉得,如果把说法改为,“对于问题的核心部分,寻找捷径只是小聪明” 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52. 半瓶墨水 | | Reply

    “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这句话作为总结不错,却不能拿来做指导。
    人总应该选择容易的路走下去,如果你看的远,你会选择这段“远”的时间里“容易”的事情(对于短期可能是“难”的)。所以问题不是“容易”还是“难”,而是你能够看多远。

    • 刘未鹏 | |

      谢谢任兄指正。我赞同。
      实际上“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这句话应该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绝大多数人在考虑容易还是困难的时候都是短视的。这话里面为什么不加这个前提也许是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为什么这句话有道理的原因。
      不过的确,如果不弄清这个前提的话就不成立了。

    • nomo | |

      结合上下文理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人总应该选择容易的路走下去“,人一生不只是为了顺顺利利的走完几十年而已,所以即使很多路无论长远还是短期,都会有很多人选择困难但不一样的道路。

    • pc | |

      同意
      但是看得更远也确实不愿意
      有些时候强调自己看得更远
      但是可能是个人能力问题
      做的很不好
      这个评估的标准有时很难评定。

    • SHA | |

      不管容易还是难,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话,最要紧的还是要行动,要去做,只有你做了,才会有积累,才会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运行机制多一点了解,就会带来“经验”,对长远的路就会有帮助,除非换一个完全颠覆这个世界运行规则的世界

    • bubble | |

      好的评论,总是能丰富立体一篇博文的内涵意义~

  53. 林 Z | | Reply

    刘未鹏先生的文章,含金量极高,值得仔细研究。 至于有没有造诣,那就看个人啦

    • key4ever | |

      认同。谋事在人,成事在人

    • key4ever | |

      刚才回复错了,应该是强调谋事在人

  54. iceberg | | Reply

    寻找捷径其实是一种贪婪算法

Leave a Reply to 晓澄007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