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大的七年

—— 跨进南大校门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父亲是个对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村里第一台电视机是他自己组装的,当时全村人都跑过去看,电视机只能收到一个台,CCTV。座机电话是第一个装的。大哥大刚出现的时候,他也是第一个买来用的,那个时候的移动电话真是贵得离谱。

父亲告诉我的第二件最重要的事情是:遇到任何问题,找书去就行。他在自己的专业中完全是自学的。在不属于自己的专业中(后来买了电脑之后需要学习如何架设公司网站,如何网上营销,如何进行电子财务管理,如何使用各种作图软件制图等等)也全都是靠买书自学。

为什么说到这两件事情,因为这是对我一生影响最重大的两个习惯。第一个习惯给了我学习新东西的强烈动机,有了热忱和兴趣,做事情就不觉得累,就自得其乐。第二个习惯则给了我学习任何新东西的方法——不会么?查书去。(当然,学习一门专业并不完全通过看书就行,但这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

高三的时候,父亲买了电脑,我立时对这个神奇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期的《电脑爱好者》和《电脑报》都会买来细细看,有时看到各种小工具、技巧还会摘抄下来,回去在自己家里的机器上捣鼓。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样单纯的兴趣会把我引向一条专业的程序员道路。

高三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分配给兴趣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兴趣的火花一直都没有熄灭。

跨进南大校门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这个自由并不是说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了,而是我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决策的自由权,即关于如何利用我的时间。

高考的时候我报了计算机系,但分数差了几分,失之交臂,被调到第二志愿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当时以为这个专业跟计算机相关的,结果发现是数学系,后来听不少同学提到都上了同样的当。

这里出现了一个歪打正着的事情:我本意并不是上数学系,如果当时知道这个专业是数学系,我可能就不会填报了。但正是因为这个错误,我在数学系好歹也受了一些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尽管这个训练的基础是大一上的不多的几节数学分析课,以及每次临考前宿舍哥们例行的“包夜”看书),回过头来看这个基本功在后来还是帮了不少的忙,甚至有一阵子我对数学本身到了很感兴趣的程度。不得不说,这段学习的经历是很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的。另一方面,困难如数学都学了,对其他学科就不觉得难,不会望而却步。

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幸运之一。后面还会提到,还有好几次更大的幸运。

大一上学期很快过去,应该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开一门C++课程。我利用假期先把课本基本啃掉了,当时动机也很简单,先啃掉,就不用上课了嘛。

另一件事情是我经常喜欢去逛书店,看到侯捷的《深入浅出MFC》上面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当时也对C++有一些基础认识和好感,所以就买下来啃了。一方面侯捷先生写的书的确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有意思,另一方面理解一样复杂的东西是个智力挑战。所以看着看着倒是觉得兴致盎然。却不知就这么和C++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另一个歪打正着:为什么说是“歪打”呢?因为MFC的设计也并不能说就是C++的Best Practice,另一方面若是以用为本的话也未必就要把MFC的原理摸个透。所以搞不好现在看来我就不会细看这本书。为什么说是“正着”呢?因为理解一个费解的东西本身需要长时间投入注意力,无形中练了理解能力和思维体力(专注),另一方面虽然MFC不是最佳设计,但理解里面的代码却加强了对C++本身的认识,这是基本功;也加强了对C++的兴趣,这是动力,后来这个动力驱使了我去看了大量的系统底层知识,从操作系统代码一直看到硬件体系结构。

大二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我在程序员上发表了第一篇技术文章,是剖析Boost源码的。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知道Boost这个库的了,总之是知道了,然后也是由于受到侯捷先生源码剖析的影响,也去看源代码,发现很难,越是难就越是觉得有趣,跟踪代码到临晨四点居然越看越精神了,后来火速写了一篇源码剖析。发给《程序员》杂志的技术主编孟岩先生,孟岩先生给了很大的鼓励,于是我很来劲。后来一鼓作气分析了N个库,写了一系列的Boost源码剖析的文章,在网上随处可以搜到这个系列。

这是第二个歪打正着,按理来说,研究语言技巧并不是程序员最佳的时间投入方法。所以现在我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情,会认为有更好的时间投入途径。但当时就一头扎了进去。为什么说也是正着呢?因为虽然这也许不是最佳的投入时间的办法,但总归比什么都不专注要强得多,至少这么一深入,对语言的缺陷和陷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对代码的亲切感、跟踪调试的耐心(是的,耐心,而不是技巧)。

所以后来我在博客上总结自己学习编程中走过的弯路,孟岩先生说到,是不是弯路,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的确,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除了发表第一篇技术文章之外,大二我还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技术翻译,寒假里我坐在家里每天晚上翻译半章《Effective C++》,当然,后来我把译稿提交给出版社的编辑时被告知文笔还显生硬。

同一时间,我继续啃N多C++以及底层知识的书,一段时间我的书架上全是这类书,根本不像数学系的学生。非典那阵子,把饭钱都拿来买了书,为什么买得这么疯,也是因为受父亲的一个影响,他告诉我买书不用心疼,因为是长远投资,收益远远大于这点金钱投入。那段时间我边看边写一些代码玩,有模仿Windows核心编程的小程序,也有尝试并失败的小游戏,也有拿来对宿舍玩的游戏文件分析的工具,还有为上机考试写的库,总之玩得不亦乐乎;不像很多知名的程序员在学校里面就写了被广为使用的工具,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开源,自己自娱自乐而已,所以没有系统训练编码量和编码素养,比较盲目。

大二下半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在CSDN上开了一个博客,开始写学习C++和编程的过程中的一些总结。这个博客我一直写到今天,伴随了我整个7年的学习和成长,回过头去看就像时光机一样,能够看到一路过来我都关注了些什么东西,是怎么想的,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是怎么改变的。这些东西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逐渐忘掉,也就无法参照过去的自己,对未来提供更好的借鉴了。所以我一直把记录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另外我也通过这个博客认识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后来,学校提供了转系到软件学院的机会,我立即报名了。后来的两年在软件学院度过。但其实反正我也是自己安排时间,所以无甚区别。

大三大四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荣耀先生邀我合译《Imperfect C++》,我很乐意的接了下来,可没想到这本书比我想象得要密度大得多,六百页,而且排版也很密,我给自己安排了每天6、7页纸的量,大概花了半年多译完。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荣耀先生给我鼓劲,告诉我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坚持做,然后就类似于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会逐渐自动退去。惊人的简单,但事实就是如此,硬着头皮,过了那个情绪上最艰难的时候,也就适应了。这本书译完之后,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但我总觉得对性格上的磨练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获。

二是我开始看英文版的书。之前,由于高中不靠谱的英语教育的原因,我恨死了英语,大二的校内四级课程还挂了科,直到大四才补考。但对技术本身的热爱压过了对英语的反感,我还是硬把一整本影印版啃下来了,而且津津有味,这本书就是Jeffrey Richter的《Applied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在于,后来我就不再反感和恐惧英语了,这是其一,其二是我开始意识到英文世界的技术资料有多么丰富,所以虽然本身看上去不是一个太起眼的事件,但却是我获取信息方式的一个Tipping Point,一旦熟练掌握了语言这个平台,背后就是一扇大门,通向一个海量的信息源,后来我的信息获取绝大多数便来自于英文,其中尤数wikipedia和英文版的书为多。另外还有一个收益后面会提到。

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微软的Eric Jiang通过我的博客找到我,推荐我去微软面试,我随随便便就把粗糙的简历给发过去了,差点因为简历太粗糙被HR直接过滤掉。远程电话面了两轮,远程Coding一轮,然后记得就是飞到北京面试,住在北航招待所。北京的面试又面了好几轮,有考察底层知识的、有考察C/C++的、.Net的,还有考察算法的,编码素养的。总之就是公认的基本功考察。最终我还是没能通过面试。个人自己后来总结的结论是算法基本功太差,连什么是动态规划都不知道,编码素养也不够。这部分也是因为本科的学习方法太业余,什么好玩干什么,倒不是说兴趣驱动不好,只是缺乏系统的规划,不清楚也不关心这个领域的蓝图,也弄不清什么是重点。后来在读研的时候恶补了一把算法,好歹弄清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思考方法。编码素养的问题也是到了读研的时候才开始思考和学习,现在仍在学习。

另外,在本科阶段,其实我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事实上,是只花了很小一部分时间来学习。之所以还多少学了点东西,完全是仰赖了专注的习惯。而这个专注的习惯其实又是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的,父亲会花一整天揣摩一个问题,父亲跟我说过他以前组装电视机时的故事——一切都似乎组装正确,但电视机就是不工作。他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当晚,半夜从睡梦中醒来,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在啃一些底层知识时如果弄不懂,也会一遍遍读,然后用走路吃饭坐车的时间在脑子里一遍遍去琢磨。我有很多重要的习惯受到父亲的影响,这些习惯自己一般觉察不到,但却默默影响了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时间分配和学习轨迹,这些习惯从纸上很难学到,但耳濡目染却会自然而然地学会。

每当有人觉得我本科就做了不少事情的时候,我就会说其实我本科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其实每天一点时间,专注、积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够了。后来研究生阶段才算真正开始惜时了,于是经历了两年密度很高的学习和思考,心智才成熟了不少。

大四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考研,因为一来也很茫然,二来也希望能够继续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但四年来我都是自己安排时间,逃掉了无数的课,已经对模式化的做题考试产生了抵触,所以考研的复习也没怎么认真准备,那年考研的数学题又偏难,一下慌了神,结果居然把一整页题压在稿纸下忘了做了,心理准备有多不充分可见一斑。考完数学我很沮丧,那么大分值的题目没做,数学肯定过不了了,接下来的专业课就没去考了。后来想想其实还是应该去考一考,多少能为下一年积攒经验。

后来就工作了,没去成微软,经同学张振推荐,就去了南京西门子。心里的打算还是边工作边考研,为什么考研,动机也简单,我心理还没准备好,本科只顾着埋头学好玩的,也不看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去西门子之后更加觉得如此,觉得效率很低,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乐意的,每天还要在班车上浪费两个小时,于是没过多久就辞掉了工作。打算复习考研。那个时候大概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才到考研,所以我中途不紧不慢地又翻译了《Exceptional C++ Style》,占用了不少时间,到最后时间很紧了,就剩两三个月,我才开始认起真来,回想起来这是糟糕的时间管理。结果我不得不作了最坏的打算:顶多调剂去软件学院读研(我报的是计算机系),考虑到我反正是自己安排时间,差别应该不大。幸运的是,最终一分不差地过了线,算是蹭到了计算机系里。虽然如此,还是觉得这种惊险不要发生的好,以后或者其他事情上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及早准备总是很重要的。

读研期间的两年半,是我自己觉得心智年龄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这里也有几个很幸运的事情。一个事情是我的导师陈家骏先生给了我很大的自主,于是我得以有时间安排一些重要的学习,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学习和思考了很多东西,为个人以后的发展作了很多准备,倒是没帮导师做什么事情。所以,硕士毕业离开的时候是既感激也愧疚。

另一个事情是认识同实验室的师兄陈怀兴,严格来说是他先来找我聊天,可见那个时候我仍然还是没有意识到与人交流的重要性的,后来,建立了TopLanguage讨论组之后越发意识到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也开始主动寻找和参与交流,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组织交流。陈怀兴对算法很有造诣,也是TopCoder上的常客和牛人,那个时候我也正在为以后的工作面试准备一些算法基础,所以经常找他讨论,获益很多。有一句话说: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两者是一个人成长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研一下半年,女朋友找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营销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去替她找书,偶遇《影响力》这本书,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关注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地思考。这个领域有很多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书,我利用近一年的时间,陆陆续续看了近40本相关的书(我把这些书整理了之后以豆列的形式放在豆瓣上),对思维的特点和缺陷,以及如何思考有了很多的了解,这些知识后来很大程度上使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也是研一下半年,我建立了一个Google Groups,起名TopLanguage,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平常没人讨论问题,憋得难受,希望有人能够说两句,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个讨论组的交流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近两年,组内成员超过了4,000人,两年里我也从中收益颇多,其中最大的收益有两个:一是和人讨论能够激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也促使自己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问题。倒不是说别人就一定告诉你什么新东西,而是讨论对你自己的思维的刺激。二是交流中认识了不少朋友,后来快毕业的时候也受帮助颇多。我一直把TopLanguage的创建看作研究生阶段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此外,我有意识地提前准备了英语,因为我相信如果想要去好的外企,口语不过关很可能成为一块短板(当然,英语作为承载最多技术知识的平台语言还有更大的价值),包括阅读、书写和口语。我想了一个方案,可以不用额外花时间来学习英语:阅读的训练蕴含在平时的英文技术资料的阅读中,尽量读英文的,一来英文资料更一手和全面,二来也顺便练阅读。书写的训练蕴含在去国外邮件列表发技术贴和自己写的英文博客文章中。口语的训练则蕴含在平时的娱乐中——美剧,有一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开着Friends睡觉,另外学校有国外过来的团队演讲我不再错过,而是主动参加,有一次还带他们出去逛南京,说了一天英语,回头在路上听中文都像英文。虽然和外国友人交流的次数不多,但似乎对口语感觉的提高还挺大。后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面试最后一轮就是英语的,而且是偏技术的,好在提前准备了,所以毕竟还是顺利地表达出了想表达的意思。

去微软亚洲研究院面试,是因为幸运地认识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组项目主管邹欣先生。邹欣先生和他组织的团队在那段时间写了《编程之美》,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题目,而我那段时间恰和陈怀兴讨论算法,在讨论组上也组织了专题的讨论,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于是和邹欣先生邮件交流,由于对邹欣先生的技术创新组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所以找工作的时候便向他毛遂自荐。

承蒙邹欣先生推荐,时隔三年,我再次获得了去微软面试的机会。这一次,由于研究生期间作了一些长远准备,所以心里有底了很多,也就比较冷静了,由于当年知识体系的漏洞被我花功夫补了补,所以面试比较顺利。面试的时候邹欣先生更为详细地介绍了技术创新组的工作,我更加感兴趣了,所以尽管已经有另外几个也不错的选择,但心里还是迅速地做了决定。大约一周后,HR通知Offer,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

我想,虽然有很多人本科就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我多花了两年多,总还不算太晚。

前些天贴在讨论组上的

175 Comments

  1. xiang578 | | Reply

    应该是大二的时候,就看过了博主的《暗时间》。再回来看时,已是大四。前几天,去了微软苏州面试。缺少很多博主所说的软实力。

  2. LUNARTIC | | Reply

    谢过,受益匪浅,从高考解脱后自己所过的生活与高考前所憧憬的相去甚远,已然大四不学无术,除了焦虑就是拿着算法书走走停停,常常夜不能寐。人生很长,时日还多,浪子回头,为时不晚。

    • yan | |

  3. TripleZ | | Reply

    看完的感觉还是: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希望能够多多交流。

  4. 子游 | | Reply

    写的不错 很少有人能坚持去做一件自己觉得对且有益的事

  5. Codcodog | | Reply

    读完这篇文章,收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谢谢分享

  6. Ddd@qq.com | | Reply

    [嘻嘻]

  7. little蝴蝶 | | Reply

    现在是2015年已经过去快6年了,对遇到问题找书还是挺有感触的。

  8. 贾敏 | | Reply

    我想接下来你的一系列博客会伴随着我,谢谢。

  9. volcano-cancanbo | | Reply

    好习惯永远是人最重要的财富。多谢分享

  10. 小炜子在江湖 | | Reply

    大一到大三都觉得自己目标清晰,大四了要出国了,反而觉得自己迷茫了

  11. 黄奇特 | | Reply

    学习!

  12. gungnir | | Reply

    很有启发。不管学什么,高密度的学习与思考永远是必要的。

  13. 黑马 | | Reply

    一篇好文

  14. zhouleyu | | Reply

    对于迷茫的我启发很大!我也希望一两年能找

  15. 迷路Dang万岁 | | Reply

    在看Matthew Wilson的《Extended STL》(英国佬好幽默),里面推荐了他的《《Imperfect C++》,图书馆找到的是【刘未鹏】汉译版,当时看着名字就觉得眼熟,看了下微博头像,好像是在伯乐在线看到的。

  16. 王斌 | | Reply

    对于迷茫的我启发很大!我也希望一两年能找自己的方向!谢谢师兄!

  17. + | | Reply

    谢谢!

  18. 方世杰 | | Reply

    请问能否转载?

  19. SKY | | Reply

    诶,我觉得现在我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啥真是一种悲哀!!我才大二,但我已明确不考研了,我想玩着学,但现在却要为大四的工作准备了。

  20. SKY | | Reply

    这是wordpress???怪不得我不用登录……之前登过一个Wordpress类的博客。。。。

  21. SKY | | Reply

    这不用登录??我也看Matrix67的Blog诶!今天看到博主的博客,收获颇多!特别是肖申克那里

    • Ahaxzh | |

      距离我发表回复的时间有点久远^_^

    • SKY | |

      有点久远,现在也是

  22. nicolas | | Reply

    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往哪儿走,已经工作了快两年了,想考研,但是一点儿时间都没有!

    • xiaoxiaozhu | |

      三年了,如今你的打算呢

  23. Anday | | Reply

    很厉害的刘哥!

  24. 步微波凌 | | Reply

    感觉自己太惭愧了,大学期间一事无成

  25. 乌鸦 | | Reply

    粗略的看完了,好文,果断收藏再认真看一遍。

  26. 蒙面超人23 | | Reply

    我们向往自由与民主,有了自由和民主,我们才能谋求发展;只有强烈的动机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谋求发展。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目标的人,勇敢的朝着目标前进吧;没有目标的人,赶紧找寻属于你自己的目标吧。人的一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人很幸运,一条大路走到尾,有些人很悲催,走了很多弯道最终还是没能走自己的路。但刘哥说得对:“的确,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跑去吧!

  27. 秋峰 | | Reply

    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现在才看到你的博客…

  28. 胡一鸣 | | Reply

    原来《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的作者是南大的学长,特地前来吸收一点正能量。

  29. chriswu101 | | Reply

    我现在已经大四了,确定了自己研究生做的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看了博主的文章后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最近在啃博主推荐的PRML一书~还有很多书要读,编程素养还有待提高,加油吧少年~~

  30. vsgod | | Reply

    颇有朱自清的《父亲》之风韵

  31. 大發 | | Reply

    自传很精彩的说。

  32. Sunny | | Reply

    我读到了当中的“专注”
    我就是因为兴趣太泛,没有专注点,所以感觉自己了解很多东西,但都了解不深。

  33. fu | | Reply

    受益匪浅,谢谢你

  34. fu | | Reply

    现在研一,第一次看到你写的东西,受益匪浅,谢谢你

  35. ShengFQ | | Reply

    高手都是比别人想的更长远,当别人还在捧着书本无聊时,你已经完成了书本的知识消化。所以说,人的习惯很重要,他决定了做事的态度和效率。

  36. 大猫归来 | | Reply

    过得真充实。能感觉到,你有足够的专注和饱满的思考,是个典型的IT思想者。期待更多分享,感谢你的工作。

  37. 范华强 | | Reply

    刘哥,我是从南周看过来的,收获不小,本人大二,虚心学习,加油加油~~~

  38. ospider | | Reply

    我也是被骗进“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坑人无数呀!!!

  39. armosee | | Reply

    一连看了好几篇博主的文章,写的很实在,思维也很严谨,很想成为博主这样的大牛。。

  40. He Juling | | Reply

    从Joyfire的博客跟过来.写得真不错.谢谢你分享自己的成长和经历. 感觉你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并努力的付诸行动,所以一步步走到现在也是必然之中的事。也欢迎你访问我的博客呵,中英文都有~
    扫了一下你的博客,好象除了这篇,其它的我都读不懂啊。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41. 张超凡 | | Reply

    多谢分享这些宝贵的经历。

  42. Pingback: loterias
  43. Pingback: 链接
  44. Pingback: caixa econômica
  45. Pingback: finanças
  46. Pingback: dizi
  47. Pingback: packages
  48. hoowolf | | Reply

    恩,自己即将大四,很认同思维的训练,只有思维的短板得到弥补,才能够更加精进~共勉

  49. Applex | | Reply

    刚有幸与邹欣老师同席吃饭,提到未鹏学长,才想起来你们也有很深的渊源。文章每读都有感悟,自当继续努力,向学长学习

  50. haithink | | Reply

    我对此博客也是相见恨晚
    我也是那个信息与计算科学的。
    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
    我应该高密度地学习

  51. bluesjay | | Reply

    学弟在南大也呆了一年,还是搜贝叶斯定理才偶然发现学长的主页,哈哈,办的不错,听说学长一手好KOF….

  52. andlu | | Reply

    终于碰到一个南大出生的了 “理性的狂欢”

  53. hairenvsgebaini | | Reply

    其实思想还是普通的思想,有了丰富的经历来做框架,文章便很有内容。话说你又没有想过上大学之前的生活是不是也有什么对你有帮助的经历或者有什么不好的经历。话说现在上高中只为高考,没有任何其他的时间,可是这些课程对以后都有用吗?这谁也说不好。你觉得要是从高中开始有自己的兴趣,然后开发的话会不会在大学会更轻松,或者会学的更专注更有效率,进步或者成长会更快更好?

  54. Michael | | Reply

    这篇文章有成为经典的潜质啊,常读常新。

  55. yongxiu | | Reply

    学弟在这里膜拜一下,昨天在12楼乱转看到“刘未鹏”的坐牌还激动了一下,可惜不在,有机会期望当面请教交流~

  56. 逆水 | | Reply

    您好,刘老师。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请问,国内计算机专业书籍值得一读吗。

  57. cymxzs | | Reply

    我是个中学生,对这些有兴趣,谢谢分享!

  58. xmile | | Reply

    我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很多相同点啊。虽然明白的比较晚(大三),但看来是要走上一样的道路了。看了这篇文章,真的获益良多。

  59. Bingo | | Reply

    从matrix67那里看到了你的博客,真是大牛啊,很多引人深思的文章。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知道大牛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了,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加油!

  60. ada | | Reply

    一直追随和关注,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筚路褴褛,时有鲜花。
    _ada

  61. wangshiwuhen | | Reply

    听有人说过微软里面还有很多人用linux开发,是这样的么?

  62. Dog | | Reply

    也是从matrix67过来的OIer,感受良多,这段时间一直感觉梦想在一点点从我手中流失,读了你的经历,觉得自己该庆幸,还有这样的机会去努力追求。谢谢!

  63. Detox foot spa | | Reply

    南大真的是个好学校 不过我没机会考上那个学校 因为自己当年是个不求上进的孩子,导致现在有了心理病

  64. Coiby | | Reply

    你好!在这篇博文中,你提到了交流的重要性,是指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想法这样的意思吗?

  65. zhangli | | Reply

    真羡慕你大学生活和研究生生活过得如此充实,我也是因为大学毕业不好工作所以走进了研究生行列。对于程序方面,我经验不多,现在我们导师给我们两条路,一是编程,就是程序员,二是搞学术,就是不断发文章。对这两条路我纠结了半年多,一直没找到自己的方向,说自己的兴趣又好像真不知道喜欢什么,也许是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让我失去了自己的兴趣,总是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反抗,只图完成任务。所以到现在还在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中迷茫。。。。。。

  66. casilin | | Reply

    一口气把这篇文章看完了,太强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觉得自己可能读的书还是太少了,而且还不够有毅力,做事的时候总是犹犹豫豫,应该像你说的那样“的确,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加油~~

  67. 惺忪 | | Reply

    今天偶然发现大哥的这个博客,受到的触动很多,这还仅仅是我感冒后脑袋昏昏沉沉得出的感想。想必在健康的时候获得的感触会更大。我在这先说一句,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本来想打上新生这个词语的,转念一想,都过去一半的大一生活了,还新个鸟蛋。我现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不是说我没有去好好学。只是,当我面对互联网上的那些纷纷杂杂的各种技术,不知道从何下手,那种感觉让我很是郁闷。简而言之,我对我的程序员之路没有清新的方向。这个问题,不知道当初你作为一个新手时是如何解决的?

  68. xcode | | Reply

    和前辈的经历差不多,一心想学计算机,结果被调到了应用数学,现在大二,虽然曾经很迷茫,但现在慢慢找到方向了,比你当时差多了,不过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

  69. kmplayer | | Reply

    之前在BYR论坛看过两次,今天再看依旧感触颇多啊。因为找工作喜欢网易,于是知道了云风,进而知道了matrix67,然后知道了pongda。知道你们是我技术道路上最重要的收获,我会努力向你们学习。

  70. 夏坤 | | Reply

    从博友的博客推荐中过来的。
    我是技术类的门外汉,不过你父亲的好习惯,以及你这几年来的种种经历也会给我今后的生活指明道路。学会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感谢。

  71. 天缘 | | Reply

    我是从CSDN找过来的,博主的文章写的很不错,支持一下。

  72. joey | | Reply

    对不起,不知道您的联系方式只有发送到这些文章的回复中了,期望您能够看得到。老师,求求您了,您多一点耐心把这里的看完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情况是这样的,现在刚满17岁,因为之前读初中的时候一些其他因素没有上普通高中,而是去了一所职业高中,但是在高二的时候跑到了一个培训班去,培训的同时是在接受成人教育,毕业有个成教专科毕业证。现在上到CSDN的一些论坛上发现文凭的重要性质,如果是专科文凭的话工作不仅不好找,而且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数学也不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重新回去读普通高中,因为才17岁。
    二 继续读成教,在以后工作中花费更多的努力去参加自考(也不确信能够坚持下来。),来弥补自己的文凭上的欠缺,可以系统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大概就是这样了,请老师指点一下吧,或者您有更好的办法。我真的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办法了才来打搅老师您的。
    因为不知道如何得知老师您的回复,可不可以将回复发送到wangyuTAT@163.com。感谢老师。

  73. Ayu | | Reply

    请问:《影响力》你看得是什么版本?社科版还是人文版?

  74. fg | | Reply

    草,,我说现在翻译的书都这么恶心,,原来一个老东西找几个学生最多研究生来翻译,,,shit

  75. across | | Reply

    偶然路过这个博客,看了这篇不禁想留言。
    我大学原来也想进计算机,却一念之差进了机电(家庭原因),本来想考研进计算机系,却发现找不到那份动力了,4年混沌的本科下来竟然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没法坚持了。现在考研失败,找了个去工作职位,课余学学计算机,过几天就该去单位报道了(也是南京····),唉,不知道以后怎么走。还是感觉对计算机放不下。

  76. qin | | Reply

    嗯 你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学习~~ 有那种令人很佩服的劲头在

  77. retaw | | Reply

    临近毕业了,才看到这文章,惭愧啊。感兴趣的东西一大堆,听说过的领域几乎全摸过了,可惜没一个方面真的深入走进去的。

  78. alswl | | Reply

    很感慨,路都是走出来的
    很可惜没有早几年看到这个博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79. 周永辉 | | Reply

    Thanks very much, Mr Liu!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the articles about thought for many years. But I can’t find them until I see your blog. The articles about thinking is useful and import for me. I likes them very much . They can guide me on my study and research. I admire you very much. I really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Thanks again.

  80. Roy.Luo | | Reply

    HXCH上班坐我前面,非常不错的一个人,嗯
    他老在我面前提你,所以过来看看

  81. daisy2 | | Reply

    虽然是文理不同科的,但是你的不少思考和阅读的方式和经验倒是值得学习和借鉴

  82. davelv | | Reply

    看到刘兄的blog,这个世界志同道合的人其实还是蛮多的…
    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做什么,并不容易,恭喜刘兄.
    剩下的,就是一直前行的动力和毅力吧.
    加油

  83. wind | | Reply

    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和过往都将慢慢沉淀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阅读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如同品味一杯淳厚香甜的COFFEE,幽香长存,回味无穷。
    感谢仁兄的整理分享。

  84. xiximi | | Reply

    你的博客都写的很好

  85. terry008 | | Reply

    哎呀~学长,俺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
    好多同学都去当老师了,就俺还坚守在计算机的征地上~
    看到你也是这个专业的,感到欣慰啊~

  86. Riven | | Reply

    We always want to de great work. So the great work is to do what you love or like. You spend two years finding your interesting. I also use the whole four years(in college) and one year in enterprise to find. I hope find it yet.

  87. SomeOne | | Reply

    博主文笔还是比较差,这篇我看了两遍都没能看完;原来还看过博主翻译的一本C++的书,同样看不下去。继续努力吧。

    • Miranda | |

      看了两遍都没能看完,呵呵,是你没有静下来心好好看吧。我觉得从头到尾看下来还是很舒心的!

  88. 李杰 | | Reply

    学长,这样叫您可能更情切些,生活就像是过河。自己能力差的时候要渡河就必须找人摆渡,而自己的能力强了以后就会成为令人尊敬的帮助其他人的摆渡者,其实在没看过你的博客之前我真是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压抑,高中学习了三年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虽然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总没让家里人失望。上大学我的计划就两个字:自信。但现实真的让我失望。信息与计算科学~~呵呵,整天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让我实在没有有什么兴趣。看了您的经历,让我有了信心,但我现在很矛盾,大二了!是该好好学习真不感兴趣数学?还是多看看自己喜欢的程序语言?…..真的很无助!~有时候看别人成功很简单,但自己如果真的想复制或模仿却真的太难了。真的很矛盾XXx。。。。。。
    希望您能成为我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呵呵。谢谢

  89. 小呆 | | Reply

    晕死, 你南开数学的, 居然不知道动态规划.

  90. Arki | | Reply

    写得真好!我决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一旦熟练掌握了语言这个平台,背后就是一扇大门,通向一个海量的信息源!

  91. lisa | | Reply

    虽然我只是初中生..但我很庆幸我能发现到这个博客..现在我的思想真的开始慢慢改变了.
    以前都没有像博主那样有坚持奋斗的精神…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学习你们..
    在这里我真的学到很多方法和精神.. 谢谢博主的经历分享..

  92. sophiasakura | | Reply

    楼主,看完在你的旧博后,我在千方百计找个地方能给你留言,于是就来了这儿。

    原因是一篇你写的、或许你认为不重要的文章:东写西读:《素年锦时》。

    在这儿我没有搜索到这篇文章。

    坦白说,我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即使是对于身为复旦中文系的研究生的我而言。

    您做得很好,不仅说了这些文章如何烂,也说明了为什么;这并不是像语文老师以为的那么容易做到。

    我丝毫不认为这篇文章冒犯到了所谓”文人“,并且,我认为冒犯”所谓的文人“是一个有正直、智慧、善良、力量的人应该并且必须做的。

    在我浅薄的想象中(说错了请别介意),写C++语言的价值和写中文的价值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看重楼主的意见。

    我相信,写作和编程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幸福,更有价值,而不是为了愚弄观众。世界这么大,应该有能够让安妮宝贝们容身的地方,但如果世界上流行的、随手可及的只有安妮宝贝,这样的世界绝对不正常。

    作为一个”文人“(姑且这么叫着),我觉得楼主对安妮宝贝的观点是非常宝贵的,完全没有必要限定自己对于”文人“的定义。认为当下中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作品是一种真话。它包含了对中国文学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我作为楼主的读者,有什么要求的话,我希望楼主继续说真话。真话是好的。我们应该继续说。

    谢谢。就是这样。

  93. tracy | | Reply

    我上网极少看完这么长的文章,但是你的文章吸引了我,让我一直看到最后。
    引人深思,觉得自己的人生简直一沓糊涂,浪费的时间无数啊!

  94. mczgcy | | Reply

    文章写的真好,毕业了吗?不继续读了?祝你工作愉快!

  95. daguang | | Reply

    从郑昀的blog 看到关键字 “刘未鹏” ,google过来

    相见恨晚

  96. 葛俊 | | Reply

    最让你受益的是你父亲和你认识的这些朋友和同事,
    他们的潜移默化胜过读n本书。

  97. ihacku | | Reply

    看了很多楼主的文章,楼主是一个相当具有自省力的人!

    有个问题:

    ————————————————————
    研究语言技巧不是程序员最佳的时间投入方法
    ————————————————————

    那么什么是最佳的时间投入方法?什么是最佳的时间投入途径呢?

    • 葛俊 | |

      首先要看你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如果是做项目经理或者想在软件公司独当一面的话。
      做项目是最好的方法,要开发,不要维护。

  98. clark | | Reply

    都研一过去了仍然还没有具体的方向,虽然曾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但是,每当事情做到一定的阶段就放弃了,或许缺少了几分专注,从来没有真正的坚持住自己的信念。
    师兄感言,发我深省,反思自己,但愿将来不会成为一个loser

  99. 崔凯 | | Reply

    我现在遇到任何问题都是找google……

    不知道再过20年,发展成什么样,20年后再回首吧。

  100. funvee | | Reply

    数学系的张振?
    这个世界真小。。

  101. MARGERETER | | Reply

    我是你的粉丝,不弯、筋道的粉丝,真羡慕你的妻子啊,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公,真是幸福啊

  102. MARGERETER | | Reply

    可惜的是结婚了啊,没机会了,这样有思想的人我怎么遇不到呢,从来没有崇拜过人,我真崇拜啊

  103. Calio | | Reply

    下午在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可的时候老师讲图灵机,偶然在网上搜到了你的那篇图灵机杂思,看了后收获挺大的,的确很有感觉,尤其是其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吃完晚饭了又来这里看看,发现你关于思维方法的文章都写的极好,正是一些我很需要的思想,以后会经常来看你的博客。感谢你分享这么多东西,受益匪浅

  104. wencun | | Reply

    我读大二仍是不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所以要好好向这里取经了。

  105. 邓鹏 | | Reply

    你的博客和豆瓣这几天一直都在读。也只是在今天才写下较多的东西。就比方说你这篇文章看来许多便了,今天我在看的时候拿了一支笔,对你的成长做了一个框图规划。大致以箭头的形式规划了你成长的经历,所读的书,所遇到的事,还勾勒出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你对自己的经历的叙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我前一阶段一直在想自己以后从事的专业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自己也是一直以来很不确定的。生活中总是充满很多的意外的,但是你告诉我,无论如何,读很多好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也谢谢你推荐的书,我会按照你成长的经历一步一步走下去,渐渐地看一些尼推荐的书。

  106. 闹玩 | | Reply

    1. “后来我把译稿提交给出版社的编辑时被告知文笔还显生硬” ——如果计算机的编辑都有这种认真态度,现在的计算机垃圾书会少一些。

    2. “最终我还是没能通过面试。” 没去微软,我认为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3. “后来研究生阶段才算真正开始惜时了,于是经历了两年密度很高的学习和思考,心智才成熟了不少。”我是相反,本科还算努力,3年研究生阶段都荒废了,只顾谈恋爱了

    4.“有一句话说: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到了一定阶段,书甚至可以不读,但读人却越发重要了,就像对楼主的关注。

    5. “偶遇《影响力》这本书,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有趣,但不乏学术的严谨。

    6. “大约一周后,HR通知Offer,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好吧,去微软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少见楼主这种生活化的文章,还是很喜欢的。

    • Miranda | |

      为何没去微软值得恭喜呢?

  107. ahaxzh | | Reply

    看完了,我感觉获益匪浅!

    一个从Matrix67那赶来的OIER。

  108. 千行 | | Reply

    TL什么情况?访问的时候提示垃圾邮件,没法发帖,没法回复,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还是怎么回事?

    没地方问问,只好发在pongba这问问。

  109. 未未 | | Reply

    尽管这文字无关煽情,但读来依然动人。

  110. njuxjzhu | | Reply

    神啊。。。
    竟然是南大的。。。
    竟然是陈老师的学生。。。
    竟然只是研三的。。。
    这真是个小世界啊

  111. HY | | Reply

    恩,mark.
    原来的C++助教。。向学长学习!踏实一些。

  112. Shaofei Cheng | | Reply

    非常精彩的经历

  113. sheng | | Reply

    总期待着博主的更新,今天终于盼到了。松懈下来的时候,看到博主的文章,总令我有继续奋斗的热情。

  114. bourne | | Reply

    1、不知道为什么楼主要去读研?
    反正现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不排除少数素质高的导师。无论你有什么兴趣,到时候到公司工作不还是一样吗?都等服从公司的安排吗?微软是不是会好很多?
    按照楼主的描述,微软真的是一个爱人才(通过blog来发现)而且要求极高的企业(楼主那么高的水平—按照你的叙述)
    2、南京西门子有那么差吗?

    • 闹玩 | |

      身在历史中,那时候很多人是读研的。我现在就想:当初,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去考研呢?为什么不直接出国?很大的可能是像未鹏说的,一个人需要书和人的影响,而那时候没有影响我们做考研之外选择的动力吧。(当然,读研也不是坏事。)

      这也说明,受现实环境的影响,无论谁也伟大不到超越历史的地步。人人都是平常人。

  115. You Xu | | Reply

    pongba 的这篇写的巨好
    我觉得专注这东西, 是最难养成的一种习惯。
    可能非要小时候有很好的家庭影响, 再加上后天主动的专注的做些事情,才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有了这样的习惯, 做事情都是无往不利的。

  116. xiaolic | | Reply

    哇,原来是校友牛人啊~~

  117. zu | | Reply

    终于更新了,可惜叙述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时间,比如是零几年在读研,零几年是工作。所以这造成整篇文章给我有些零散的感觉。
    后来再看了一遍想找到一个时间的参照标志。比如是否有:非典那年…这类的语句,没有找到。
    不过总体是概括了从高三到本科四年,再到考研,最后成功被HR offer中间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很多事情可以描述的仔细点,但作者没有去扩展,所以一看下来觉得作者很匆忙就概括完了。

    • 刘未鹏 | |

      毕竟7年了,很多事情的细节和具体时间都记不清了。如果硬要往细了写就难免会有漏误。只能把这条时间线上发生的主要事件按大致顺序记录下来。

  118. lupa | | Reply

    谢谢鹏哥给我们分享的这个故事。
    我是从大四下半学期开始对如何思维、如何正确地思维感兴趣的,看了不少书,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网络交了不少朋友。
    一个人想要前进,就必须通过努力和自律来达成目标,但是目标完成的同时,会发现行进过程中的心智的成长反倒是更重要的。
    读鹏哥的博客,就像是桌面快捷方式,间接经验手到擒来,但还需要自己继续好好消化。
    祝你一路顺风~

  119. forcode | | Reply

    非常感谢分享!受益良多!向你学习,我不务正业好多年,正想好好往一个方向钻研下去。

  120. leeveenee | | Reply

    哈哈,在这里竟然能找到同行,我也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当时也不知道是属于数学系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了.
    看了你的文章挺受启发的,呵呵,我也很受我的父亲的影响,所以准备考电子信息的研究生.
    幸会,希望能交个朋友

  121. didi_pluto | | Reply

    大三了,也准备考研,可惜还未看清我自己想做什么,奋斗着…

  122. iamsujie | | Reply

    我似乎是工作以后才开始开窍的,呵呵,上学时做事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我一直觉得每一段经历都不是浪费,强者就在于能把过去所有的经历都用上,一点不浪费,这样也就打造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123. Sean | | Reply

    追这个博客的时间不长。之前看博主的文章和思维,一直以为年龄起码35向上呢,看了这篇文章,发现博主年纪跟我差不多,基本上应该我我同时期在浦口校区呆过,软院就是在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
    很多话说的很实在,经验也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124. if | | Reply

    看了这篇自传,可以说很有收获。
    我和您一样,歪打正着进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但兴趣主要在计算机方面,现在我读大二,在C++和算法这方面不见得比当时的您差很多;但最大的差距在于,我一直都在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走着,却没有进行多少有价值的创造活动,没有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脚印;看了您的boost源码剖析系列我感觉非常有趣,但从没想过要自己花时间也去写一篇;看了您翻译的《Imperfect C++》感觉很有收获,却从没想过要自己去做点哪怕很简单的翻译工作;简单的研究过不少开源软件却从没想过去参与其创造……这样的话,似乎和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多大的区别了。

  125. pythonee | | Reply

    pongba自传?是也乎

    pongba,我是大二下的时候才发现你的博客的,至发现之后,你的所有信息源全被我统统拿下,twitter,toplanguage,blog,friendfeed,顺着你的文章和思考系列,自己也在思考,发现自己进步了不少。

  126. 微米 | | Reply

    我是从豆瓣推荐过来的;

    虽然不是搞技术的,也算做过互联网擦边的工作,但全文仍然认真阅读了;

    很多东西其实是一个方法论,也适合其它专业的;

    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学生应该读读,提前规划。

  127. aw | | Reply

    之前已经在Twitter上看过Google Group的原文了,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128. sin | | Reply

    南大真是所好学校,可惜今年没考上,呵呵

  129. yorkyu | | Reply

    学长的经历让自己有好多分共鸣,祝学长越走越好啦,软院也在前进。
    文章转一下。

  130. Li Jing | | Reply

    原来是陈老师的弟子哈,得叫你师兄咯^^

  131. Daniel | | Reply

    谢谢分享经验。期待你接下来的精彩

  132. kuan | | Reply

    花了两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幸福了,希望我也只用两到三年,呵呵

  133. 生活小窍门 | | Reply

    本想看完再回复,不过看着写的太认真了 写了那么多
    考虑一下 还是先占个位置 再看吧

Leave a Reply to fu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