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晰地思考(近一年来业余阅读的关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整理)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本书——《影响力》,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们如何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密集地阅读了以下一些方面的经典著作: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问题求解、辩论法(Argumentation Theory)、Critical Thinking、判断与决策。以及大量的 Wikipedia 条目。

这一年来,对以上这些领域的阅读和思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我相信他们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关于为什么我认为我们都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曾在博客中写到:

另外还有一些我认为是 essential knowledge 的例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个东西很难读一两本书就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和反思)、判断与决策的方法(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地方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波普尔曾经说过: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断与决策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Problem Solving。尽管生活中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并不多,但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最重大的决策:如:决定自己的日常时间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去。如:你能想象有人宁可天天花时间剪报纸上的优惠券,却对于房价的1%的优惠无动于衷吗?(《别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如:你知道为什么当手头股票的股价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渊时我们却一边揪着头发一边愣是不肯撤出吗?(是的,我们适应远古时代的心理机制根本不适应金融市场。)糟糕的判断与决策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从来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判断,而是总是能“找到”其他为自己辩护的理由(《错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又,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于是另一个问题也出现:如何在海洋中有效筛选好的信息,以及避免被不好的信息左右我们的大脑(Critical Thinking)关于以上提到的几点我在豆瓣上有一个专门的豆列(“学会思考”),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积累出足够多的认识对这个主题展开一些详细介绍。

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是目前已知最为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不仅自身是一件极其迷人的事情,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来说即便不去做研究,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对于学会正确地思考有极大的益处。

你的大脑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keyword: cognitive bias),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keyword: bounded rationality),这里摘抄一段我在豆列上的导言:

我们的思维有很多很多的弱点,我一向认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切高效学习的基础。比如参见如下2个例子,错误的思维方式得到的结论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谬误。

  • 人总喜欢沿袭以往习得的经验,并通过类比来进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个地铁终点站坐地铁的时候,看着从远方开来的地铁,我心生疑惑——“这车每节车厢都这么长,待会怎么调头呢(我心说没看到铁轨终点有一个大大的供调头的 U 形弯啊)?”,当车开始开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车是可以往两头方向开的。
  • 人喜欢从关联当中寻找因果,有一次我我老婆去银行取款,到了 ATM 室的自动门口,我开玩笑地拿着手头的饭卡去刷了一下,然后——门居然开了。我顿时来了劲,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刷卡装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够专门识别银联的卡的。我甚至飞快地泛化出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即可能所有带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来开门。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泼过来一盘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开的啊,你不刷卡试试看。我不信,说怎么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门就开了,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因果关系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门,这次没刷卡,门也开了——原来是感应门——原先这个 ATM 室的确是刷卡门,但后来改成了感应门,刷卡的那个装置只不过没拆掉残留在那里而已。

总的来说

  • 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每一条捷径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笼统的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人们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说,有多少捷径,就有多少条谬误。
  • 人类的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恶一个人,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
  • 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应。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类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
  • 人类不可避免的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有些是有一定适应价值的“思维定势”(如事后聪明式偏见),而有些则是大脑的认知机制的“缺陷”。

以上,构成了人类思维中的种种谬误。而学会思考,就是学会认识到这些谬误。

Critical-Thinking 在西方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对人类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谬误有了一定的认识(譬如,“我们无法讨论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的”),并对辩论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谬误进行了归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文化里面,理性思维似乎是一直被抑制的,中国文人传统都是非理性思考者;所谓非理性思考,主要包括联想、比方等形式,这些思维方式作为人类天生具有的思维方式的一种,一方面当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在科研方面,联想往往能够启发新思路;类比也有助于用新颖的方式来解决既有问题),然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充满了各种各样致命的谬误。在大众知识领域,自中国古代文人思维习惯流传下来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人们的语言习惯,随处可见的不靠谱的类比和文字游戏就是证明(例如,严格来说,类比的一般形式是,A具有X、Y、Z三个属性,B具有X、Y属性(类似于A),所以B具有Z属性。这个类比要成立,必须要满足一个前提,即X、Y属性对于Z属性的有无必须是有关的。然而这个前提被根本忽视了,详见 False Analogy)。

这个豆列中的书,有一些是介绍人类思维工作的机制的,认识这些机制是正确思考的大前提;有许多是关于人类推理(Reasoning)过程中的形形色色的谬误的,因为唯有认识到 这些谬误,才能避免它们。唯有避免了思维的谬误,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

注:

另:

  • 人类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习惯、性格、知识积累无不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思维的过程,所以,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也非常有助于帮助正确的思考。更多心理学方面的推荐,参考:http://www.douban.com/doulist/46003/

文章末尾将贴出的是我这一年来学习的知识结构总揽(用 XMind 画的思维导图)。注:这只是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或者说“寻路图”,其中固然包含一些例子(用 “e.g.” 标出),但最重要的是从各个分支引申出去的延伸阅读,后者包含上百个很有价值的 wikipedia 条目,不下 50 本经典的著作(大部分我已经读过,小部分经过我的仔细考察,正在阅读中或者肯定是有价值的)。

如何获得这些延伸出去的阅读,有两个办法:

1. 在总揽图中抽出关键字到 Wikipedia&Google 上查找,如:informal fallacycognitive biases, bounded rationality, critical thinking, argumentation theory, behavioral economics, problem solving 等等(以上这些关键字你都会在思维导图中看到)。注:阅读 Wikipedia 时要严重注意每个条目后面的 Reference ,一般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本身也都非常经典,其价值不亚于 Wikipedia 条目本身。

2. 查看我整理的四个豆列:

以上四个豆列中整理的绝大多数都是我阅读过的,你也可以参考我的整个“思维”标签下的书。如何获得这些书(尤其是其中包含大量的无中文翻译版的英文书)请参考李笑来老师的笔记

这个领域的新知识是如此的纷至沓来,以至于我只有时间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以及不时在我的 Google Notebook 里做一些笔记,而完全没有时间一本书一本书,一个子领域一个子领域地写具体的 Introduction (目前具体的荐书只是在 TopLanguage 上零散的推荐了几本,还没有专题介绍)。既便如此,仍然还是在博客上写了很多相关的东西,它们就是这一年来的学习的收获的证明:-),因此如果你想快速判断上面列出的一些书籍是否对你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不妨参考一下我写的这些文章,这些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当中的感悟或总结。注:第 3 部分(关于学习、记忆与思考)的文章基本上是领域无关的:

关于 Problem Solving

关于机器学习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对于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提供了极好的参考)

关于学习、记忆与思考的

好在我并不打算零星的一本一本推荐:D 所以我就花了点时间将整个的知识体系整理了一番,画了下面这张结构图,请按图索骥,如下(有三个版本,1. 至 xMind Share 的超链接,2. 内嵌在该页面中的幻灯片,如果无法载入请参考 1 。3. 图片版(注:图很大,请下载浏览或打印))

我在前面写学习习惯的时候曾经提到:

8.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有朋友问我具体的例子,好吧,那么这张思维导图便是第三点——知识结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1. 至 XMind Share 的超链接:http://share.xmind.net/pongba/how-to-think-straight-4/

2. 嵌入的幻灯片(如加载失败请直接点击上面的 XMind Share 超链接至 XMind 浏览):

3. 图片版(此为缩略版,完整版请至相册下载:google picasa 的 ,或 csdn 相册的)(最后提醒一下,别忘了这幅图只是大量书籍和 Wikipedia 条目的“藏宝图”,如何延伸阅读请参考前文所述的方法

From XMind

39 Comments

  1. Yuki | | Reply

    博主您好,阅读了您的文章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想请问一下文末的思维导图能否麻烦您发一份给我呢?因为所有的链接都失效了打开后显示404错误。邮箱地址:tibo.ing@163.com
    祝好!

  2. Tony | | Reply

    刚发现楼主的宝藏库,有空一片片读下来。不过图好像404看不到了。请问别地还找的到吗?

  3. janebar.com | | Reply

    能不能把网页排版弄一下,比如调整字体的行间距离和字体大小~

  4. yoyohuu2012 | | Reply

    刘未鹏:如何清晰地思考

  5. 红tea | | Reply

    受教了,多谢

  6. 姚宏伟 | | Reply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7. Ziyu | | Reply

    真的太好了!最近几天就在想怎么解决思维这方面的问题!不过真的要花很多时间去看就是了。

  8. 蒋超 | | Reply

    很想和你交流~

  9. 蒙面超人23 | | Reply

    我们的思维存在着许多漏洞和缺陷,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用的办法有时并不是最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当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时,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值得拥有~

  10. tomcat | | Reply

    大哥,文章很多有用的,就是中间引用别人文章那段,斜体、浅色,看着太累,把那段换个样子吧,真的很累!

  11. Alan | | Reply

    近一年多来在修读心理学的第二学位,也花了较多的精力关注思维领域,最近反倒有些退却了,非决定论的东西研究太多以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了。

  12. Mindy | | Reply

    看到你的强帖,很震撼!
    之前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看到他写的经验恰好和自己的学习习惯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对书中反复提及的“心智成熟”开始感兴趣。顺藤摸瓜地检索到你这里。

    我是一名法学学生,也经常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学习。
    对你的学习精神和清晰地思维深感敬佩!

    向你学习!

  13. 天子 2.0 | | Reply

    刘老师 呵呵 我是看到了这篇文章开始读这一系列书 我刚开始看 别做正常的傻瓜 有点问题 希望能得到解答 : 关于心理账户的偏见,我觉得对待收入的不同态度是源于人性中对唾手可得的东西不珍惜的缘故,我也找不到这与心理账户的理论有什么相通之处。 另外 我还想知道您有没有关于人类知识的宏观分类

  14. Ke | | Reply

    若问,记得思维导图是个很有用的东东,不知该如何学习构架呢?

  15. ibin | | Reply

    很宝贵的财富

  16. Pingback: 草草de小站 -
  17. yyzhou | | Reply

    Hi,你好,我是您的一个粉丝。
    很佩服您的功底。但我有一个疑问是:您似乎更多关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豆瓣上的书单,当然,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而对社会学方面的事情很少提及。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他又怎么能不关注和理解这个社会系统呢?着眼于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很多时候可以理解为挑战自己的过程,而“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关注和理解这个社会,更为重要的,理解这个社会已经怎么样了。
    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期待得到您的回复。

  18. Yak | | Reply

    你太强大了,文章写得相当好!但是我纳闷了,你哪里来这么多时间阅读呀,莫非你有过目十行的本事,还有,大哥你推荐的可全是英文书籍,小弟不才,英语很烂!最后一个字:佩服

  19. Kit | | Reply

    很喜欢博主的分享,从博文中学到很多东西。
    能分享自己思想如此清晰的人不多。谢谢!

  20. Tank | | Reply

    第一次来,很震撼!很佩服你!
    希望有一天我也和你一样NB!

  21. life | | Reply

    好高兴,感谢刘大给了我知识库中的彩票序列号!

  22. bo | | Reply

    你讲到的有些问题,是哲学上的,比如因果的本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的,这个,奥卡姆说过,休谟也说过,最近一个大声说、又被我听见的,是胡塞尔,也是100多年前的事了,呵呵。

    “错误的思维方式得到的结论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谬误”,这样似是而非的话,我不太认同。

    你说的这类书我自己也读过不少,总的来说,很有收获。但其中,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比如,用例证来说明某一类的观点,却不考虑例证本身的偏颇和局限。我觉得这类书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用自己直线的因果判断,来批驳别人的因果判断,其实事情很复杂,看你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样的决策。因果常常是个嵌套的环,这里我可能讲不明白,但有些思想,可以看看控制论里讲到的二阶系统的原理。

    对错是有时间性的、和环境相关的。简化可以帮助传播观点,但作为“思维方式”,呵呵,“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谬误”。

    有些书我还没有看过,看来你找书的招还是比我多。

    还有,“bias”,我觉得是必然的,就像,对是相对的,错是必然的。就像我这个comment。

    • Leaspos | |

      由第三段想到原来想到的:A想说B些什么或想说B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A便拿了个成语来说B.A觉得这样真好啊!简练精辟!不错!B也没话说了,因为A和B似乎都觉得这样很对,A用一个刚好可以针对B的情况的成语赢了.但是他们好像从未想过这个成语本身是否是对的,明白的说他们从未想过或怀疑过 这个成语对于这个成语所包含的事件所表达出的一种观点 的正确性,相对的正确性.这是有情景的.也许在 XXXX 年前,A’也像A一样想要说B’些什么,但憋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回家沉思一夜,起床时灵光一闪,一个崭新的成语,XXXX诞生了!在之后的XXXX年中,又有无数的A’要和他们的B说些什么,就把A’当年的XXXX抓了过来,很舒服得就从嘴巴里抛了出去.呵呵..我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吧!(成语是例子而已)

  23. 张金玲 | | Reply

    看了你的在南大的七年,才来这的,如果看到回复,希望能指导一二,我现在想考南大的计算机,知道你是过来人。想问下数据库方向的老师那个好点啊?负责点的,另外好考得,另外在复习准备上给点建议,非常真诚的期待你的帮助啊,先谢谢了

  24. 邓鹏 | | Reply

    看了你的文章,感觉很受启发。就是一直知道自己心中有个想法,但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你的文章起到了拨开迷雾的作用……

  25. resteven | | Reply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理性思维似乎是一直被抑制的,中国文人传统都是非理性思考者

    ——同意。

  26. snail | | Reply

    博主是个愿意分享自己所有经验的人:)谢谢

  27. chancat | | Reply

    非常感谢 分享经验

Leave a Reply to janebar.com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